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2
0
AI & Data

認識生成式AI的結構及運作原理系列 第 22

什麼? 生成AI 可以自創「不存在的語言」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當生成式 AI 被賦予足夠的自由度時,它有時會展現出令人驚訝的能力——創造出「不存在的語言」。這種現象並非單純的亂碼或錯誤,而是 AI 透過統計學習與語言結構的模仿,生成一套看似有規律、具語法結構甚至能夠重複使用的符號系統。研究人員發現,當模型被要求用「全新語言」講故事或翻譯時,它會自動產生帶有穩定詞彙與語序的虛構語言,顯示出模型已內化人類語言的深層規律。

這種虛構語言的誕生,其實是語言生成模型的副產品。大型語言模型(LLM)在訓練時,接觸了數以千億計的詞彙與句子,學會了語言之間的統計關聯與結構特徵。當它被要求創造新語言時,模型並非從無到有「思考」,而是從學過的語言特徵中重新組合與抽象。例如,它可能結合英語的詞尾變化、日語的音節節奏以及法語的語音流暢度,生成出全新的語音與文法系統,彷彿是一種「跨語言混合體」。

學界稱這類現象為「AI 語言自組織」(Emergent Language)。在某些實驗中,AI 代理彼此溝通時,甚至會自然發展出專屬的「內部語言」,用以高效率交換訊息。這與人類語言的演化極為相似——當族群需要交流時,符號與語義便會逐漸穩定下來。也因此,AI 的「虛構語言」被視為人工智慧理解能力進化的一個跡象。

然而,這種能力也引發了哲學與倫理層面的討論。如果 AI 能創造出人類無法理解的語言,那麼我們如何確保它的意圖與邏輯是透明的?未來的 AI 研究不僅要探索模型如何生成語言,還必須思考如何「解碼」這些新興語言,使之在創造力與可控性之間取得平衡。

總而言之,AI 自創語言的現象既展現了語言學與智能演化的魅力,也提醒我們:人工智慧並非只是在模仿人類,它可能正逐步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思考與表達方式。


上一篇
AI也會「幻覺」
系列文
認識生成式AI的結構及運作原理22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